凌晨4點半,在桃園家客廳玩開的舅舅與Porsche(2Y9M)。
舅舅下班回到家都近8點,小娃兒早已睡翻叫不醒,喊他起來就會可憐的流淚。
隔天有精神後就開始等舅舅下班回來陪他玩。
不上班的週六清晨,舅舅特意4點起來和媽咪輪班、陪小娃兒玩。
是的,我們從美國回來囉。
那晚飛越太平洋抵達台灣,
結果小娃兒凌晨3點就爬起來說要玩,
然後就一直番到下午3點過後,
體力不支才甘願入睡,
一睡下又完全癱軟無法喚起直到深夜。
第2夜凌晨2點又爬起來說要玩,
說他「睡不著、要去客廳玩」。
第3夜凌晨2點半仍是醒來吵著說要玩。
這應該是時差反應吧(Jet Lag),
外婆笑說是很嚴重的時差問題,
當小人深夜爬起來玩時,
還好有外婆、舅舅早起支援,
換媽咪回房裡睡回籠覺,
不然真是沒體力調時差及伺候小娃兒。
回台灣將滿一週,
時差問題應該快解決了,
這兩天都睡到5、6點才醒,
不過回到台東第1天,
小娃兒就燒到39.7度,
不知是不是玩的太累、回家後放鬆的關係。
還好這段旅程他很開心,
問他好不好玩,都會回答「好玩」,
問他還要不要去美國,都會回答「好哇~」。
再花一點時間調養,應該就可以回復了。
◎長知識時間,飛行時差反應
於飛行旅途中須橫越多個時區 (time zone),
有可能因身體內在時鐘(又稱「生物鐘」)無法適應外在時間突變,
而衍生飛行時差反應。
人體的「生物鐘」(internal circadian clock) 只能每天自我調節一小時的差異。
大部份人的「生物鐘」均較24小時略長,
因此朝西飛(日子延長)的旅客大多較朝東飛(日子縮短)的乘客少出現飛行時差反應症狀。
飛行時差反應的一般症狀包括疲憊乏力、頭痛、失眠及胃口欠佳等問題。
現時還未有醫治飛行時差反應的良方,建議嘗試以下方法以減低其影響:
。如於啟程前未能有充足睡眠,飛行時差反應的情況將更為嚴重。
所以您應該嘗試於出發前一晚有充足的睡眠。
。啟程前一天臨睡前4小時避免飲用碳酸飲料,
又或於臨睡前2小時不飲用含酒精飲料,以爭取充足的睡眠。
。儘量於當地晚間時間睡眠。若於日間感覺疲倦,儘量只片睡一會。
。如朝西飛,傍晚出外接觸多點強光將有助拖延渴睡情況出現。
如朝東飛,應儘量於清晨接觸多一點陽光,以幫助晚間入睡。
《以上資訊摘自國泰航空》